江南的公司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江南的公司 > 新闻动态 > 以前报志愿: 本科选学校, 硕士选专业, 博士看导师! 今年, 报考逻辑彻底改变了
以前报志愿: 本科选学校, 硕士选专业, 博士看导师! 今年, 报考逻辑彻底改变了

2025-08-05 17:32    点击次数:180

  

读大学,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江西某重点高中的班主任在清北填报群里对自己曾经心爱的三个学生大发雷霆,甚至要断绝师生情。

原因这三个学生分数足够上清北,却因为清北给的专业不好,选择了填报华五的热门专业。

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彻底颠覆了 "本科选学校,硕士选专业,博士看导师" 的老规矩。

考生和家长们用分数投票,把 "就业优先" 刻在了志愿表上。

这种转变,到底是理性回归还是短视行为?

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届考生的 "新活法"。

一、名校光环失灵了?高分生宁愿去双非读热门专业

北京大学今年在湖北、内蒙古等地的提前批遭遇 "空档",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

更让人惊讶的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录取分数比某些 985 的冷门专业还高 20 分。

这背后是考生的 "清醒":与其在名校学考古、地质等冷门专业,不如去双非高校读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热门专业。

深圳考生小林 630 分,放弃了中山大学的护理学,选择了华南师范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

中大的护理,也是护理,不如学 AI 进大厂拿高薪。"

连名校都开始慌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今年宣布取消大类招生,因为往年把学生招进来再分到冷门专业的 "套路",现在不好使了。

学生宁愿去分数低一点的学校,也要确保能读心仪的专业。

二、新型大学异军突起,高分生甘当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年招生季最戏剧性的一幕,莫过于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的 "逆袭"。

这所刚成立的大学,招生前被网友嘲讽 "肯定招不到人",结果最低投档线比不少985还高.

这些新型大学到底有啥魔力?

看看福耀科技大学的配置就知道了:曹德旺捐了 100 亿建实验室,请来 15位院士当导师,毕业最差也能进福耀集团当工程师。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更狠,虽然学费 9.6 万一年,但首届学生全免学费,还发高额奖学金,难怪一批高分生宁愿放弃985,也要选择这所新大学。

有人说这些学生是 "疯狂的赌徒",其实他们精着呢。

新型大学走 "小而精" 的路线,只开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热门专业,教学资源比传统大学集中得多。

就像福耀科技大学,15个院士,就50 个学生,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连清华北大也给不了吧。

三、职业本科逆袭,600 分考生宁愿去 "职大" 也不读二本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今年火出圈了,物理类录取分数线超过了广州的三所 "双一流" 高校。

更让人意外的是,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竟然招到了 621 分的考生,要知道这个分数在很多省份能上不错的一本了。

职业本科突然吃香,全靠 "就业牌"。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跟华为、腾讯合作搞 "订单班",学生大二就去企业实习,毕业直接签合同,起薪 1.5 万很常见。

但不是所有职业本科都值得报。

深圳的职业本科火,是因为挨着华为、腾讯这些大厂,要是在偏远地区,就业机会就少多了。

普通本科也不是没机会。为了抢学生,传统大学也开设了市场需求的专业。

比如云南农业大学开了个咖啡专业,毕业生进星巴克、瑞幸当技术顾问,起薪比名校冷门专业还高。

西华师范大学搞了个大熊猫学院,学生没毕业就被动物园、保护区预定了。

这些有特色的专业,将来可能比普通名校更有前途。

四、"铁饭碗" 成香饽饽,657 分不去复旦去海关学院

上海海关学院今年在江苏的投档线高达 657 分,超过了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原因很简单,海关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概率能进海关系统,端上 "铁饭碗",起薪还不低。

不光是海关学院,师范、警校这些有行业背景的学校也火得不行。

浙江师范大学的定向师范生,录取分数直逼浙江大学,因为毕业就能当老师,有编制还不用愁找工作。

五、长学制遇冷,学医、学建筑不再吃香

临床医学专业今年遇冷,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的临床医学录取位次大幅下降。

以前挤破头想进的 "本硕博连读",现在成了 "烫手山芋"。

为啥会这样?

学医太费时间了。

本硕博连读要 8 年,再加 3 年规培,等正式工作都快 30 岁了,年轻人耗不起。

而且现在医生也不好当,工作累压力大,部分硕士毕业生只能去县级医院,性价比越来越低。

建筑学也一样,以前学制 5 年还供不应求,现在改成 4 年都招不满。

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建筑师的收入大不如前,自然没人愿意学了。

但学制缩短也不是万能的。

教育硕士之前把 3 年改成 2 年,结果学生既要实习又要写论文,根本学不透,最后又改回 3 年。

像医学、建筑这些关乎生命安全的专业,还是得保证培养质量,不能为了赶时间而降低标准。

今年的志愿填报告诉我们,报考逻辑已经变了,但不管怎么变,都要记住这三点:

1.不盲目追名校:除非能读名校的热门专业,否则不如去双非高校学有前景的专业。2.不轻视职业本科:如果分数在二本线附近,职业本科可能比普通二本更有出路,但要选对城市和专业。3.不只为求稳:铁饭碗虽然好,但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长远发展,别让一时的安稳耽误了一辈子。

说到底,志愿填报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你觉得今年的报考逻辑转变是好事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Powered by 江南的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